コンテントヘッダー

「記樂」黑白恣飛舞,樂音繞廳堂--談Maybeck Recital Hall 系列

周傑倫  李濤  皮老闆

六年半前的舊文重貼,遙望當年靈感豐沛的年代,信手拈來,遊刃有餘......






談這系列經典的鋼琴錄音之前,得要從建築師Bernad Maybeck和製作人Carl Jefferson談起。


 


Bernard Ralph
Maybeck
(1862-1957),一位揚名於舊金山灣區的德裔建築師。早年受到家中的鼓勵開始學習素描和圖畫,也隨著父親的腳步學習雕刻。後來發現自己的對於建築設計的概念有著極大的興趣,在家人的安排下到法國巴黎留學。1886年學成歸國,開始他在建築事業上璀璨輝煌的新頁。事實上在他的職業生涯前期過的並不順遂,他在美國各地尋找機會,紐約、堪薩斯城、聖路易,都有他的足跡。直到1890年他遇到他生命中的摯愛Annie White並且搬到加州後,生活才有了轉機。這段期間他不僅有機會加入頂級的建築師事務所中學習,而且也獨立設計許多重要的建築物,1892年更在加州大學的the Civil Engineering學院擔任教授職,化育英才,將他的經驗與理念傳承給莘莘學子。他最為人所熟之的建築莫過於為了1915年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Panama-Pacific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而興建的藝術宮(the Palace of Fine
Arts)。這藝術宮主要是仿羅馬式的建築物,圓頂的大廳、高聳的石柱、成連的柱廊,望之就給人莊嚴隆重的感覺。時至今日,藝術宮仍為遊人造訪舊金山灣區的重要景點之一。在短暫的出國吸取不同樣茂的養分之後,他重返舊金山,並且開設一間屬於自己的建築事務所,並且專心設計私人的屋社、小型教堂、和俱樂部。


 


這間Recital Hall也是在這段期間內落成。


 


Ben,他的妻子和朋友都這樣稱呼Bernard Maybeck,是一位雜柔著多樣化建築風格並且加進自身概念的建築師。西班牙風格的村莊聚落、羅馬式的穹窿頂、都鐸王朝式的拱型窗、哥德式的彩色窗花玻璃等均可以在他的設計圖中發現。這棟Recital Hall落成於1914年,原本建造的目的是幫他女兒的鋼琴老師Alma Schmidt Kennedy蓋一個兼具練琴與生活的住所。房子的設計圍繞著主表演廳而建,周圍嵌雜著功能性的房間,生活的空間在另外一側,用空橋維繫著兩邊的連結。融合地中海莊園氣息再加上以哥德式原件作為裝點的音樂廳,1923年曾遭到祝融的襲擊,後來Maybeck重建時,把原本木頭格子狀的屋頂換成有向兩旁分叉的斜屋脊,讓原本的屋舍更增添異國風情。Maybeck也是一位擅用顏色的建築師,音樂廳配合著以水泥的暖淡灰及紅棕土的朱赭為基調,他把木頭漆成蔚藍、青綠、脂紅等不同的色澤,加上屋頂的紅瓦及彩色的琉璃窗,這和諧的畫面光用想像的就不禁讚嘆設計者色彩拼貼的巧思。而花園與房屋的整體設計,讓空間的概念延續而成為一種儀式性卻帶有些許悠閒的氛圍。表演廳的落地窗簷用彩色的玻璃拼貼成,午後的陽光透過色澤繽紛的薄幕灑進室內,挑高的室內空間頓時溫暖起來,斑點的光線印在牆幕上,繪描出層次的遞延,像極了一幅優美的印象畫派作品。尖頂窗在這棟建築物內多所可見,這個穿透性的設計而讓人把對於東西向屋軸的注意力分散開,降低視覺上的壓力。也因為他本來就是替鋼琴所設計的表演場所,在這裡表演的鋼琴家無不對於它那近乎完美的音效而心神嚮往。


 


再談到另一位製作人。


 


Carl Jefferson(1919-1995),他是一位成功的二手車商,因為熱愛爵士樂,1969年的時候舉辦了Concord Festival。因為迴響熱烈,順勢而為,他在1972年成立Concord唱片公司,替傳統的搖擺爵士樂墊下根基。Concord唱片第一張錄製的專輯是由兩位吉他手Eerb Ellis與Joe Pass的二重奏「Jazz / Concord」。雙吉他的組合在爵士樂史上並不多見,但這張專輯的確帶給樂迷不一樣的聆聽享受,尤其是目不暇給的速度對陣更讓人拍案叫絕。頂尖技巧的展現雖然沒有讓Concord唱片一炮而紅,但是卻讓Carl對於邁揚在這條音樂道路上更加地有信心。真正讓Carl發跡的是持續舉辦的Concord Pavilion露天音樂會。1975年在他老家所舉辦的露天音樂會獲得前所未有的成功,音樂會類型不侷限於傳統爵士的Concord
Pavilion,融合了搖滾、古典、流行、鄉村,各式各樣的音樂類型每年都在這環型的劇場中上演,各領域中無數大師級的音樂人登台表演,台下的觀眾瘋狂的吶喊著,樂手們用最精湛的表演來回應,每個人都沉浸在音樂的歡愉當中。時至今日,Concord Pavilion仍是當地重要的文化慶典之一。


 


認識Carl Jefferson的人無不對於他從事音樂工作的執著態度而動容。他是一位專注的聆聽者,一位觀察敏銳的樂評,甚至是一位優秀激勵士氣的啦啦隊。謙遜的抱負與似無止盡的熱忱讓他把Concord唱片從發行爵士樂為主的獨立廠牌,拓展到葛來美獎88項提名以及14項獲獎的知名爵士樂大廠。他的聰穎與熱情感染了與他一同工作的音樂家、工作夥伴與贊助者。事實上,Carl的個性並不會將情緒隱藏起來,他的喜怒哀樂全寫在臉上。生氣的時候,幾乎全世界都可以感受到那股震撼力,在Concord工作的員工沒有一位沒被他那聲若洪鐘訓辭給驚懾。但他高興的時候,周圍的人都可以感受到那股愉悅的氣氛。在他身旁的家人與朋友們都知道,音樂比任何的事務更能讓他感受到快樂。身為一位成功的車商,其實他追求的目標已經超越實質金錢報酬的回饋,而是那無形的成就感,爵士樂就是能帶來這種歡愉氣氛的藝術。能夠將興趣與事業做結合並且做的有聲有色,Carl Jefferson確實可以稱的上是爵士樂最忠實的朋友。


 


早期Concord唱片以發行吉他手的專輯為主要的號招,像是上述提到的Herb Ellis和Joe Pass,像南美風味的Charlie Byrd、酷派聖手Jim Hall、或是西岸大將Barney Kessel,都在Concord留下不少動人的紀錄。之後因為Carl Jefferson對於傳統搖擺樂風的喜好,影響著公司專輯製作的走向。爵士樂低迷不振的70、80年代,Concord無疑成為是小編制搖擺樂的中流砥柱, Warren Vache、Dan Barrett、Howard Alden乃至於晚近的豎笛高手Ken Peplowski在Concord留下的唱片均為一時之選。LA4的Bud Shank讓人聽到西岸爵士的陽光與舒坦,Scott Hamilton音色的濃稠似水像極了愛情的催化劑。這股對於向傳統音樂緻敬的招牌,許多當時的老樂手也趨之若鶩地趕著在年華逝去前留下動人的樂音,Dave McKenna、Rosemary Clooney、Mel Torme和盲人鋼琴首George Shearing等人,Concord替他們在歷史的洪河裡找到定位。


 


Concord不僅針對傳統的搖擺樂,鋼琴系列也是他們一向重點的製作方向,Marian McPartland、Andy LaVerne、Walter Norris、JoAnne Brackeen、Adam Makowicz、Hal Galper、Gerry Wiggins、Kenny Barron等知名樂手均在Concord旗下都留下質量均佳的作品。


 


當然,少不了這系列在MaybeckReciyal Hall膾炙人口的錄音。


 


Maybeck Recital
Hall
從建造當初就屬私人所擁有,第一任的主人是Alma Schmidt Kennedy,她是一位Mills學院的鋼琴老師。文上已提及,在此不多加贅述。第二任的所有人是Dick Whittington與他太太Marilyn Ross,他們也是這Maybeck Recital Hall系列音樂會的爐主。在這系列CD發行的內文說明當中都可以看見一段話「A vert special thank you to Marilyn Ross and Dick Whittington for
their continuing contribution to both the Bay Area music scene and the “Live at
Maybeck Recital Hall” series.」,以表彰他們替這系列錄音從提供完善的場館及硬體設備。Dick Whittington也是一位傑出的爵士鋼琴家,出身於洛杉磯,曾經跟許多大師級的爵士樂手合作過,諸如Ernestine
Anderson
、Barney Kessell、Bobby
Hutcherson、Dinah Washington和
Anita O'Day等。在加入Sax巨擘Dexter
Gordon的樂團後,跟著樂團的巡迴,他來到北邊的舊金山灣區,持續從事音樂推廣的工作。他唯一掛頭牌發行的唱片標題為Dick Whittington Trio in New York也是發在Concord旗下,是一張標準的傳統三重奏作品,舒服耐聽。可惜的是不知道是否為近鄉情怯的原因,他並沒有在這系列Maybeck廳鋼琴獨奏或是二重奏的表演當中現身擔當重任,我們隻能從音樂會開頭他介紹樂手出場的低沉嗓音來想像他鋼琴技藝的高深。Gregory Moore為第三任的擁有者,他較熱衷於吉他音樂,也舉辦Mimi Fox等一系列獨奏吉他獨奏音樂會,延續Maybeck廳的音樂脈絡。不過聽說最近Maybeck廳又再度易手,新任屋主對於音樂的喜好並未像前三位強烈,多年來的音樂會歷史也告終止。


 


Maybeck Recital
Hall
裡面有兩部鋼琴,YAMAHA的S-400 B與C7-F2,大部分的鋼琴家獨奏的時候都是用S-400 B,而二重奏裡面因為考量的調性的關係,鋼琴家多選用另外一台C7-F2。當然,如果是雙鋼琴的作品那音樂家也沒得選擇,隻好各自協調看誰負責高低聲部。值得一提的是,有些鋼琴家是鋼琴廠商所贊助的樂手(註一),他們把熟悉的鋼琴給搬到這個表演廳裡面。像是知名的爵士樂廣播節目主持人Marian McPartland,她是知名鋼琴廠Baldwin贊助的樂手,獨奏系列的第九集她就把愛用的鋼琴原封不動的給搬到表演廳當中。有趣的是,不知道是不是因為McPartland在灣區知名度太高的緣故,所以Bladwin願意贊助一台昂貴的鋼琴以供表演之用,而另一個鋼琴大廠Steinway所贊助的樂手Danny Zeitlin與Ted Rosenthal,內文說明並未顯示當天表演所使用的鋼琴是否就為該品牌,這是否意味者樂手們因為契約的拘束,不能使用別廠牌的鋼琴,但是一時之間卻又弄不到該廠牌的名琴,所以乾脆在此略過不記,這就無從得知了。


 


這系列的內文寫的相當豐富與詳細,不僅文章的部分由不同的樂評操刀主筆撰寫,攝影師James
Gudeman
替樂手們及Maybeck Recital Hall捕捉最真實身影的照片也穿插其中。我們甚至從說明得知,廳內的兩台YAMAHA鋼琴長年來都是由Fred Allen負責調音及保養,而且也知道在二重奏第八集當中,Bass手David Friesen所使用的樂器是法國N. Guighoty在1975年所設計的古董名琴,內配的弦是採用奧地利Thomastik-Infeld公司所出品。從小觀大,這系列作品的製作嚴謹程度,由此可知。


 


故事就從一通電話開始。


 


1989年的六月,當民主自由在中國被壓抑的年代,遠在美國舊金山灣區的Maybeck
Recital Hall,卻展開另一種音樂型態的萌芽。


 


鋼琴手JoAnne
Brackeen應Carl Jefferson的邀請,準備來到這僅有五十人左右座位的Maybeck廳做鋼琴獨奏,順便也帶著她的四重奏樂團參加一連串在灣區知名爵士樂酒吧Yoshi`s(註二)的表演。下午四點,當Brackeen到Maybeck廳彩排試演時,這裡驚人的聲音工程吸引著她全部的目光。她隨即打電話給Jefferson說這場音樂會絕對要做妥善的紀錄,這裡的場館太適合鋼琴家的發揮。Jefferson支持她的論點,他早就知道這環境本來設計的主旨就是環繞在鋼琴音效上而建立。六點,表演之前,所有的設備均已到位。當晚的演出容後再述,但從此之後六年的時間內,Concord唱片在這裡錄製了42張的鋼琴獨奏(註三)與10張二重奏(註四)的作品,作品深度與廣度之豐富,音樂家表現之精良,確為歷史上所罕見。


 


 Volume
One JoAnne Brackeen at Maybeck Recital Hall


 


作為開疆闢土的第一集,JoAnne確實證明獨奏為試練鋼琴家才華的最佳方法。


 


她是Art Blakey知名樂團Jazz Messsenger第一位女性樂手,也曾經跟Dexter Gordon、Sten Getz、Joe Henderson等名人堂級的樂手合作過,這些顯赫的資歷建立於她那多變的鋼琴技藝,她可以從傳統的標準曲目彈到自由爵士,也可以從Boogie Woogie的風格跳躍到調式爵士的範疇,是一位相當厲害的鋼琴家。


 


在這張專輯當中,她將曲目分為兩部分,用傳統的標準曲讓聽眾引起共鳴,再用自創曲來刺激聽眾的興趣,相間雜的曲目編排方式確實帶來極大的迴響,從熱烈的掌聲便可窺知一二。接續開頭的兩首標準曲Thou Swell與The Most Beautiful Girl in the
World。緊接著是JoAnne自己的創作,也是本張專輯當中筆者最喜愛的作品,Dr.Chu Chow。這首曲子是獻給JoAnne的氣功師傅,一開始就用低音部來鋪陳樂曲的結構,接續著主題性的句子增添些許的異國氛圍,感覺上JoAnne在這裡的表現是吸取了古典音樂現代樂派的精神,用大幅度的樂句移動來圍繞著主題性的段落,不時可以聽到重複的音階在縈繞著某種意識,也許這就像是在練習氣功的站樁吊手的基本功一般,在定心氣和之際尋求磁場的和諧與寧靜。事實上,在她這張專輯11首曲目當中,筆者較偏好她自己所創作的樂曲,縱然她演譯傳統的標準曲目有著說不出來的流暢感,但是在個人的創作,不管是上述提到的Dr.Chu Chow,或是第五軌Curved Space與第九軌Calling Carl等,均可以聽見她那源源不絕的創意。Curved Space比較奇特的地方在於,她將三拍子的旋律塞進4/4的小節當中,或是用兩拍的東西來湊成6/4小節,因此聽者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特別的味道,大概是JoAnne想要呈現曲名「扭曲的空間」後面所隱含的意義,一種可以跳脫樂理、流程、具像的一種思考模式,整首曲子採用ABA的進行模式,頭尾相連,中段敘事,相當值得一聽。Calling Carl呼應了前面提到的那一通及時的電話,是JoAnne在來到Maybeck廳之後對於近乎完美的聲音工程的一種讚嘆,樂曲相較於前面的自創曲顯得流暢許多,良好的場館誘發出她那似無止盡的即興旋律,我們甚至可以從那音符的流動之間想像那極聚聲音美學的空間,畫面定格,夜晚的月光透過那拼貼的彩色玻璃印照在廳堂的地上,反射而出的光線四散,室內的環境被打上柔和的音韻,這美感是極具和諧的。當天晚上的表演獲得極大的迴響。


 


JoAnne演出的成功也代表著這系列經典錄音的序曲正於意外中誕生。


 




Volume
Nine Marian McPartland Live At Maybeck Recital Hall


 


Marian坐在旅館的落地窗前,俯瞰著舊金山灣區的景色。待會兒她就要在Maybeck廳表演,順便替Concord唱片錄製這系列獨奏的第九集。她知道這個音樂廳相當適合鋼琴的演出,配合著特殊建築設計的建築與忠實的樂友,今天晚上的演出想必是要拿出看家本領才行。她走到一台Baldwin鋼琴前面,打開琴蓋,用軟布拂拭著黑白交替的琴鍵。她恣意著彈奏著許多曲調的片段,想要藉著練習的光餘思索晚上表演樂曲的編排順序。對於今晚的演出她有一長串的名單可供選擇,從2030年代的爵士樂標準曲,到Ornette Coleman不落俗套的改編藍調,或是她自己所創作如飛旋般的即興樂曲,看起來都滿適合今天的氣氛。 


「那麼!今天晚上要表演些什麼好呢?」她開始猶豫起來。


 略帶醞黃夕陽的光線斜落在窗台前,是到了要出發前往Maybeck廳的時刻。Marian搖搖頭,揮別猶豫的心情,定神吐氣,在劃滿註記的紙本上勾選了今天晚上的曲單。


 「好吧!Coures就是這些。這樣應該就行了!」


 她打開旅館的大門,空氣清爽,溫度宜人,彷彿正預告著晚上有著一場精采絕倫的表演。


 Marian McPartland是一個爵士樂廣播節目主持人,1978年間在NPRNation Pubic
Radio
)就開始主持爵士樂的節目,節目的名稱就叫「
Marian McPartland`s Jazz Piano」,至今仍延續不綴(註五)。她會邀請很多知名的樂手到節目中跟她一起表演,像是鋼琴家Bill EvansOscar PetersonDave
Brubeck
、顫音琴手Lionel Hampton、歌手Carmen McRaeRosemary
Clooney
、小號DizzyClark Terry等等,樂手的名單列出來如天上的繁星點點不可計數,幾乎等同於半部爵士樂史。


 


在她今年情人節接受來自鳳凰城的記者Blaise Lantana電話訪問時就提到(註六),對於要與這麼多來自世界各地的風格截然不同的音樂家配合,她自謙說因為自己都會配合來賓們的演奏方式,自己總是站在一個主持人或是一個支持者的角色,並不刻意的突顯自己的音色,大概也就是因為這樣,許多的音樂家都樂於接受她的訪問,並且在節目當中安插表演。現年已經高齡87歲的Marian Mc Partland行程仍然是滿檔,在錄音之餘不僅在各地巡迴表演,直接面對觀眾,她也投身於音樂推廣及教育的工作,春風化雨,作育英才,是一位相當忙碌的老太太。


 


在這張第九集的Maybecke鋼琴獨奏系列裡面,她大玩Duke Eillington的曲調,錄音的曲目未見新猷,但是卻充滿著個人風格的語彙,相當耐聽。尤其是第八軌短短兩分多鐘的曲目Theme from Piano Jazz,流暢的詮釋對於自己工作的印象。第十三軌的名曲My Funny Valentine,不同於Chet Baker的如泣如訴,McPartland的版本反到有點像是在戀人遠去後的反省,低鳴的、內斂的樂音像是思考著未來方向<沒有太多華麗的指法與技巧,淡淡的音符裡面蘊含著無限的能量,在音樂廳中淘洗著樂友們的記憶,相當的平易近人。


 




Volume
Twenty-Four Adam Makowicz Live At Maybeck Recital Hall


 


他是一位出生於捷克的波蘭人,自幼學習古典音樂,當有一天晚上從美國之聲的廣播節目中聽到一位鋼琴巨擘的錄音之後,從此改變了一生。他說到那剎那間的感覺:


「我很難去描述我聽到的聲音,那好像是從天堂傳來的聲音,但我知道他是具有邏輯性的,就像是聽到一種陌生的語言所組合成的字串。這些音符對我而言是相當真實的,它是如此的美麗令人無法抗拒。從那時候起,我知道這位音樂家將徹底的改變我的人生。」


沒錯,這位大師就是Art Tatum。一位能讓Vladimir
Horowitz
、Sergei
Rachmaninov、George Gershwin等古典音樂名家委身至現場聆聽的盲眼鋼琴家。


由於Makowicz是學習古典音樂出身,在他的表演當中我們可以很輕易的找到歐洲樂手與美國樂手相異的地方。相較於另一位深受Art Tatum影響的鋼琴家Osacr Peterson,他較接近Tatum那種具有無限熱情的速度感,演奏中透出巨大的能量,震撼著聆聽者。反之,Makowicz卻擅長在樂句的即興當中加入本身古典素養的意念,讓聽眾有者不一樣的感受。在這張第廿四集的Maybeck獨奏系列裡面,Makowicz用第一軌的Tatum in My Mind向影響他最深的Art Tatum緻敬,其他的選曲皆來自美國當代的音樂劇大師Cole Porter的筆下。像是第三軌的Easy to Love、第六軌的I Concentrate on You、第八軌的Night and Day、第十軌的Love for Sale都是爵士樂發展史上重要的經典曲目。在第一軌獻給Tatum的曲子當中,其實Makowicz並沒有刻意的使用很炫技的彈奏方式,多半的時候都是平實鋪踏著樂曲的行進,偶爾使用出的爬音,振奮著樂迷的精神。從最後一軌Just One of Those Things的速度感,我們可以知道他學習Tatum那種快速繁複的音階變化是如何在樂曲中行進,開頭到結尾都沒有減弱的力道就像一股巨大的風塵撲嘯而來,相當具有衝擊性。我完全無法想像他左手與右手的運用在這樂曲展演的過程當中為何不會打結,好像一個人煞時間拆成兩個樂團,分而對立,互相激盪,這種詮釋傳統曲目的方法確實是相當特殊。


「鋼琴家在這裡雖然使用的鋼琴都是同一台,但是所呈現的音樂風格卻是截然不同的」Makowicz說「這裡鋼琴的聲音特別的出色。」的確,我們在這張專輯裡面聽到的不隻是Makowicz精湛的琴藝,當天錄音效果確實把鋼琴動態完整的呈現。


多倫多星報的記者Geoff
Chapman曾經說道:「Makowicz是少數能夠一出場就吸引眾人目光的音樂家。他詮釋起美國古典音樂作曲大師的作品時的風采,就像他在演奏自己所創作結構嚴謹的即興時一樣,遊刃有餘。優秀即興的手法繁複且炫爛奪目,但是他的旋律線條卻也帶給聽眾溫暖的情感。這種微妙的平衡關係就是他成功的關鍵。」


從這張獨奏的專輯當中就可以窺見這位音樂人的思考與創作的契機,難怪被全音音樂評鑑(All Music Guide)評為五星且為樂手最佳專輯,實至名歸。他在二重奏當中也有贊襄演出,是跟Bass手George Mraz合作的第五集,也是一張相當優秀的作品,值得聆聽。




 


Volume
Twenty-Seven Denny Zeitlin Live At Maybeck Recital Hall


 


他具有職業爵士音樂家及精神科醫師兩種截然不同的頭銜。他在芝加哥出生,在紐約求學,最後在舊金山定居。他從小學習古典鋼琴,最後卻醉倒於爵士音樂的群擺之下。他大學的時候學習作曲及音樂理論,最後從美國最著名的醫學院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畢業。他擅長遊走於爵士即興音符的邊脊,卻也曾經作過電影配樂。他的原創曲曾經在新聞節目中出現過,像是Tonight Show和CBS Sunday Morning,甚至知名的美語教學節目芝麻街(Sesame Street)也引用他的創作。他目前任教於加州大學的醫學院,卻發行至少十多張的專輯,風格不一而足。


他就是Denny
Zeitlin。


由於Zeitlin具有雙重職業,因此從他的音樂中常常可以聽見不同於一般樂手的印象,感覺上更理性與實務,但卻不失爵士樂該有的傳統元素。他自陳有三位重要的樂手對他自己的表演生涯有著重大的影響,第一位是他父親的友人,鋼琴家Billy Taylor,鼓勵他朝向音樂的領域邁進;第二位是他的老師George
Russell,是一位在樂界被忽視的作曲大師,讓他學習到作曲的概念與技巧;第三位就是影響他彈奏風格的鋼琴巨匠Bill
Evans。


遊走於杏壇、杏林與音樂圈當中,Denny Zeitlin沒有被角色的轉變所迷惑。在2004年底接受知名爵士樂雜誌Down Beat的訪問時就談到「其實在精神醫學的領域與爵士樂有著相當大的同質性,二者都是注重人際的互動與溝通,甚至有時候你甚至必須在這交流的過程當中放棄某部分的堅持,如此才能有著最佳的效果。」(註七)


在這張第27集的Maybeck作品裡片,Denny
Zeitlin
交替的將自己的創作與傳統的標準曲間雜在一起,像是Monk的經典曲`Round
Midnight
或是DukeSophisticated
Lady
或是Cole PoterLove for SaleWhat
is the Thing called Love?
等等,他詮釋的手法多了一份沉思的味道,不刻意的去強調速度的運用,反倒是在讓人感覺在落鍵的過程當中,均多了份思索的考究。另外Denny Zeitlin也選擇將自己的創作安排在其中,事實上這些創作參雜著許多不和諧音在其中,他希望能夠完整的呈現個人的音樂風格。包括第一軌的Blues on the Side、第七軌的And Then I Wondered If You Knew、第八軌的Country Fair以及第十一軌的Just Passing by等,旋律線條均相當的優美,完全不會感覺到有任何不和諧的存在,彷彿他已經融入樂曲的鋪陳當中,不知不覺的吸引著樂迷朋友。


「我想擔任精神科醫師的經歷讓我的音樂更加豐富,反之亦然。我甚至想要把這兩個領域作一個密切的結合」Denny Zeitlin在唱片內頁中紀錄的訪談中提到「如果要說在未來的音樂生涯有什麼期許,那麼我會希望能夠把我所經歷的事務全部的含括在創作當中,無限寬廣,沒有界線。也許,從這段過程當中才可以真正的找到自我吧!」


確實,從精神醫學的角度切入談論爵士樂,無人能出其右。而Denny Zeitlin對對於美的追求有著與常人不太一樣的想法,這也驅策著他在忙碌的醫生職涯當中,仍能繼續的追尋爵士樂的愉悅。近年他已經鮮少在外奔波表演,變成全職的精神科醫師,對於樂迷而言相當的可惜,不過我們可以從這張1992年他在Maybeck廳的表演當中,感受到他那獨特的魅力。在二重奏的第八集與Bass手David Friesen合作的專輯也可以找到他的蹤跡,絕對是一位值得深入聆聽的鋼琴家。


 


 


 


 


囿限於篇幅的關係,本文僅能提到這系列幾張具代表性的作品,事實上要從近五十張左右的經典中選出經典,其本身就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不過當1995年的8月27日老牌鋼琴家James Williams錄完最後一張的鋼琴獨奏之後,這系列的錄音計劃就剎然而止,後人也僅能從現有的音樂紀錄中找尋那完美的聲響。事實上95年春天Concord創辦人Carl
Jefferson去世之後發行的Maybeck系列專輯也隻有兩張,某些程度的反應新任音樂製作人對於唱片製作的方向。Concord 唱片新任的總裁Glen Barros在2003底接受知名爵士樂網站All About Jazz的專訪時就指出「面對新科技的競爭,CD的銷售量2001年減少了3﹪,2002年減少了11﹪,而2003年到秋天為止已經減少了8﹪。Concord在這廿、卅年間一直是以傳統爵士作為根基,不過我想面對日趨嚴峻的唱片工業環境,我們肯定要轉型,讓公司在音樂光譜的分布上能夠更多元化更有彈性。」「我們希望能提供一種成年人流行音樂,不管是拉丁的、藍調的、通俗的也好,能夠把爵士樂重新包裝與上色。並希望能在藝術與商業之間取得平衡點。」(註八)


 


從40年代已降,爵士樂幾乎都是處在文化的邊緣中遊走,70年代的前衛運動更是少數樂手們發聲的媒介,爵士樂在80年代被打落谷底之後,時至今日,在商業機制的運作下,爵士樂彷彿成為被賦予一種符碼,代表著優雅、品味與時尚,諷刺的是這與當初他誕生之際的通俗、陰暗與聲色有著截然不同的改變,文化的形塑的過程怎不令人莞爾。


 


再次模擬一個畫面,在舊金山灣區的私人音樂聚會裡面,圍繞著廳堂坐滿忠實的樂迷,建築物裝點著樸素的外衣,樂手精湛的演出辨證著文化的演進,完美的音響效果讓這場音樂會感覺更有深度。將這定格的畫面抽離出來,轉化成無數的音符飛舞著,這彷彿是爵士樂史上現場表演的縮影。我們跳躍在象界當中,想像著,追憶著。這一切,是如此的斑爛與炫麗.......


 


 


 


 


餘奇2005.3.28.


 

EasyTweak

 


 


 


 


 


註一:資料來源為各大鋼琴廠牌的網站,以下的名單僅擷取較為知名的爵士樂手。


 


Steinway


Geri Allen、Kenny Barron、Bruce Barth 、Bill Charlap、Harry Connick, Jr. 、Marc Copland、Eliane Elias、Shirley Horn、Bruce Hornsby、Walter Norris、Peter Martin、Bill Mays、John Medeski、Brad Mehldau、Ted Rosenthal、Kenny Werner、Denny Zeitlin。


 


Bladwin


Dave BrubeckDianne Schuur、Marian
McPartland、Orrin Evans。


 


YAMAHA


Tony Bennett、Dennis Burnside、Taylor
Eigsti、Benny Golson、Arthur
Hanlon、Stefan Karlsson、Dick
Hyman、Bob James、Marcus Johnson、Michael Kaeshammer、Geoffrey Keezer、Ray Kennedy、 Bobby Lyle、Eddie Palmieri、Jean-Michel Pilc、Lee Ritenour、Gonzalo Rubalcaba、Ralph Sharon、Dan Siegel。


 


註二:Yoshi`s結合日本料理與爵士樂,許多重要的爵士樂手均登台演出過,為舊金山灣區重要的爵士酒吧之一。http://www.yoshis.com。


 


 


註三:獨奏42張。


Volume One JoAnne Brackeen Live At Maybeck Recital Hall

Volume Two Dave McKenna Live At Maybeck Recital Hall

Volume Three Dick Hyman Live At Maybeck Recital Hall

Volume Four Walter Norris Live At Maybeck Recital Hall 

Volume Five Stanley Cowell Live At Maybeck Recital Hall

Volume Six Hal Galper Live At Maybeck Recital Hall

Volume Seven John Hicks Live At Maybeck Recital Hall 

Volume Eight Gerry Wiggins Live At Maybeck Recital Hall

Volume Nine Marian McPartland Live At Maybeck Recital Hall

Volume Ten Kenny Barron Live At Maybeck Recital Hall

Volume Eleven Roger Kellaway Live At Maybeck Recital Hall

Volume Twelve Barry Harris Live At Maybeck Recital Hall

Volume Thirteen Steve Kuhn Live At Maybeck Recital Hall

Volume Fourteen Alan Broadbent Live At Maybeck Recital Hall

Volume Fifteen Buddy Montgomery Live At Maybeck Recital Hall

Volume Sixteen Hank Jones Live At Maybeck Recital Hall

Volume Seventeen Jaki Byard Live At Maybeck Recital Hall

Volume Eighteen Mike Wofford Live At Maybeck Recital Hall

Volume Nineteen Richie Beirach Live At Maybeck Recital Hall

Volume Twenty Jim McNeely Live At Maybeck Recital Hall

Volume Twenty-One Jessica Williams Live At Maybeck Recital Hall

Volume Twenty-Two Ellis Larkins Live At Maybeck Recital Hall

Volume Twenty-Three Gene Harris Live At Maybeck Recital Hall

Volume Twenty-Four Adam Makowicz Live At Maybeck Recital Hall

Volume Twenty-Five Cedar Walton Live At Maybeck Recital Hall

Volume Twenty-Six Bill Mays Live At Maybeck Recital Hall

Volume Twenty-Seven Denny Zeitlin Live At Maybeck Recital Hall

Volume Twenty-Eight Andy Laverne Live At Maybeck Recital Hall

Volume Twenty-Nine John Cambell Live At Maybeck Recital Hall

Volume Thirty Ralph Sutton Live At Maybeck Recital Hall

Volume Thirty-One Fred Hersch Live At Maybeck Recital Hall

Volume Thirty-Two Sir Roland Hanna Live At Maybeck Recital Hall

Volume Thirty-Three Don Friedman Live At Maybeck Recital Hall

Volume Thirty-Four Kenny Werner Live At Maybeck Recital Hall

Volume Thirty-Five George Cables Live At Maybeck Recital Hall

Volume Thirty-Six Toshiko Akiyoshi Live At Maybeck Recital Hall

Volume Thirty-Seven John Colianni Live At Maybeck Recital Hall

Volume Thirty-Eight Ted Rosenthal Live At Maybeck Recital Hall

Volume Thirty-Nine Kenny Drew, Jr. Live At Maybeck Recital Hall

Volume Forty Monty Alexander Live At Maybeck Recital Hall

Volume Forty-One Allen Farnham Live At Maybeck Recital Hall

Volume Forty-Two James Williams Live At Maybeck Recital Hall


 


註四:二重奏10張




Volume One Life's A Take: by Roger Kellaway & Red Mitchell


Volume Two by Dave McKenna & Gray Sargent


Volume Three by Ken Peplowski & Howard Alden


Volume Four by Alan Broadbent & Gary Foster


Volume Five by Adam Makowicz & George Mraz


Volume Six by Dick Hyman & Ralph Sutton


Volume Seven by Bill Mays & Ed Bickert


Volume Eight by Denny Zeitlin & David Friesen


Volume Nine by Michael Moore & Bill Charlap


Volume Ten by Chris Potter
& Kenny Werner


 


註五:


http://www.npr.org/programs/pianojazz/


 


註六:


http://kjzz.org/music/interviews/2005/marianmcpartland


 


註七:


http://www.dennyzeitlin.com/DZ%20Downbeat%20Backstage.pdf


 


註八:


http://www.allaboutjazz.com/php/article.php?id=672


 


 



回到此頁首
コンテントヘッダー
コンテントヘッダー

發表留言

秘密留言

回到此頁首
回到此頁首